简述炎性乳腺癌
章节:炎性乳腺癌的诊断与处理1/6
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乳腺癌。其特点为起病快、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IBC的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为主,极少有长期生存的报道。近20年来,随着有效化疗方案的出现以及全身新辅助化疗观念的引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而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突破进展,为这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924年IBC一词被Lee和Tannenbaum引入临床,当时报道其占全部乳腺癌的1.3%。80年来IBC在乳腺癌中的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Jaiyesimi在1992年和Dawood在2007年报道IBC占全部乳腺癌1%~6%;Li等在2010年报道IBC占全部乳腺癌的2%~5%。文献中IBC的最小发病年龄为12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与乳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相一致。目前认为妊娠或哺乳并不是IBC的易患因素。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3868.html
乳腺癌的术前治疗
- 1可手术乳腺癌的术前处理与准备
- 2可手术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 3原发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 4绝经后乳腺癌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
- 5绝经前乳腺癌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
- 6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与新辅助化疗的对比研究
- 7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评价
- 8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
- 9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应用前景
- 10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定义
- 11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历史的演变
- 12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安排
- 13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 14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的概念
- 15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目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 16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
- 17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的准备
- 18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药物、方案和用法
- 19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相关的病理、生物学因子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