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
答: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人类对淋巴细胞的认识不断深入,根据其功能不同将淋巴细胞分为不同的亚群,各亚群都有其特征性标志,便于对淋巴细胞的深入研究、功能探讨和相关疾病的诊断
答:淋巴细胞属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细胞升高往往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此外,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
答:涂抹细胞亦称篮细胞,尤以退化淋巴细胞多见,因淋巴细胞脆性较大,因此,在制作涂片过程中易于破碎,仅留下无胞质的一个胞核,核形不定,呈篮状、扫帚状、放射状、网状、羊胡状或圆形等
答:淋巴细胞数量较多,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易见于血涂片。正常形态特征是: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4~8μm为小淋巴细胞,8~10μm为中淋巴细胞,10~15μm为大淋巴细胞;小淋巴
答: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参考区间为20%~50%,绝对值为(1.1~3.2)×109 /L。淋巴细胞计数增多或减低常与生理性和病理性变化有关。1)生理性增多:婴幼儿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所占百分
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LGL)增殖性疾病是指外周血LGL持续增多而无明确病因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本病由Mckenna等于1977年首先描述,此后本病以慢性T细胞淋巴细
B细胞可以根据表面抗原不同分成不同亚群。在B细胞白血病分型时,首先按照细胞表面CD5、CD10是否阳性分成4种类型。CD5通常表达在T细胞上。CD5抗原(正式命名为T1或leu1)为67kD的
常用的B细胞表面抗原B细胞成熟过程中,除了表面免疫球蛋白以外,还表达不同蛋白分子。20世纪80年代广泛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后,大部分B细胞表面分子被一一发现。WHO把这些单抗命名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传递信号B淋巴细胞的表面免疫球蛋白可与几种成分形成复合物:识别结构(mIg)和一个转换结构(Igαβ两个多肽链的异二聚体)称为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CR
在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是抗原受体。常用荧光色素标记的抗Ig血清来确定表面免疫球蛋白。B淋巴细胞膜表面首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IgM。分泌型IgM是五聚体,而mIgM只含有
B细胞分化的最后阶段发生在周围淋巴器官,受树突细胞捕获抗原所启动,也受T细胞或其他细胞及细胞因子的调节。滤泡内的滤泡状树突细胞(FDC)及髓质的巨噬细胞捕获进入机体局部淋巴
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B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特征是能够合成免疫球蛋白(Ig),是体内唯一合成Ig分子的细胞。B细胞静止期时有Ig镶嵌在细胞膜上(mIg),mIg可作为B细胞的标记。Ig分
多潜能干细胞可产生所有造血系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的B和T细胞。这些细胞进行不对称分裂,其结果是一个子细胞遵循一种途径分化,而另一个仍为保持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这些干细
体内淋巴细胞大约以每秒5×106个淋巴细胞的速度离开血液,穿过HEV,黏附到HEV的过程仅需1~2秒,跨膜则需10分钟。启动机制包括G蛋白连锁化学引诱物受体及其配体,它们能够在紧密
一、归巢至肠道的淋巴样细胞分布在三个区域:潘氏斑(Payer patches),也是外周淋巴器官;肠道上皮下的板层(lamina propria);侵入基底膜后在内皮细胞间扩散的细胞,即内皮间淋巴细胞(intra
淋巴细胞迁移到外周淋巴器官称为归巢(homing),原意是回到可以生息的地方。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内皮迁移都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涉及不同形式的内皮细胞和不同的黏附分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