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概念和意义
何为沟通?
人的社会性所决定了人类需要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沟通和信息交流达到生存、交往、合作等目的,从而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沟通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沟通将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我们快乐的生活。那么,何为沟通呢?关于沟通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70年代末开始传入我国。简言之,沟通就是信息、情感、思想的传递与交流。具体来说,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使观念、思想、情感和技能在个体或群体间传播。由此可见,沟通至少涵盖四层意思:
1.沟通是一种信息传递:传递意味着首先信息要到达既定的对象,否则就难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当然,这里所谓的“信息”要做广义理解,不仅包括知识、消息的传递,还有思想、情感的传递。其传递的方式可以是语言符合,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的形式。
2.沟通的内容需要沟通主体双方能够充分、准确的理解:由于每个人的“信息-符号”储存系统各异,对同一符号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有效的、成功的沟通应该是经过传递后,接收者感知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然而现实中往往并非如此,有典故就说明了这一问题,据说法国作家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就餐,想品尝有名的德国蘑菇,然而服务员不懂法语,大仲马不懂德语。于是,他灵机一动,在纸上画了一个蘑菇图交给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马上飞奔出去。大仲马心想,总算让服务员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了,谁知一刻钟后,服务员去喘吁吁地回来了,递给他一把雨伞。有此可见,要让接收者准确感知发送者的信息并非一件易事。
3.沟通的效果受到双方利益、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沟通中双方的利益和价值观是影响沟通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在沟通过程中,即便沟通环境良好,沟通者拥有娴熟的技巧,双方准确理解信息,也并不一定能达成一致意见。因为沟通的成功与否还受到双方在利益上、价值观方面是否存在相似或共同点等因素的影响。
4.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过程:沟通的目的不在于沟通行为本身,而在于接收者对发出的信息做出反馈。或许信息发送者已经告诉了对方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但当没有对方反馈时,并不意味着对方与其进行了沟通。所以,一个有效的或成功的沟通,应当体现出双向性和互动性。
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意义
沟通在人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理解这一点就需要了解人际沟通的特点。一般来讲,人际沟通具有互动性、效果性、不可逆性和情景性。
所谓的互动性是指人际沟通是双方参与,互相作用并互相影响,是一个有机的、双向互动的过程。效果性是指人际沟通一般以说服、改变对方行为为目的,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不可逆性是指发送者一旦发出了信息,被接收者接受了就不能收回,常言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虽然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来修正以前的信息,但是以前的信息对信息接收者产生的影响不会完全消失。所以,这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正确的沟通,避免对接收者带来不好的印象或恶劣的影响。人际沟通的情境性是指沟通过程中的时间、地点、方式等不同选择会产生不同效果,所以要根据不同情形来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沟通过程中要重视情景因素的影响。
人际沟通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建构人际关系中的意义与价值,具体如下:
第一,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任何性质、类型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结果,所以,人际沟通是一切入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有效的沟通能帮助人们在个体间、群体中相互交流思想、观点、知识、情感、态度,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和谐、友好、积极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第二,沟通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紧张、消极和敌对的局面一个主要的因素是缺乏沟通,或沟通无效。提高沟通技巧和能力,通过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扭转这种局面的,让人际关系不断改善和密切,最终形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会正面影响人际沟通的态度和沟通频率,并因此带来更深入的人际沟通,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沟通有助于人形成个性,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成长是个人通过人际沟通与社会交互作用,逐渐吸纳社会文化,适应社会、创新发展的过程。当缺乏沟通或沟通无效则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个人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如孤独、烦躁、焦虑、空虚、抑郁等得不到及时倾诉和排解,不可避免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若个体在成长中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提升沟通的能力,就可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沟通是科学、理性做决定和执行的基础。首先,沟通贯穿于决策制定的全过程,决策科学、正确与否,决策实施顺利与否,同信息的收集、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信息的收集的全面程度和对信息理解的准确程度都离不开沟通,有效地沟通有助于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丰富的信息,有效地沟通有助于对信息的准确把握,而这些是决策科学、理性的前提条件。其次,沟通还贯穿于决策的实施过程,实施者只有准确的理解决策方案,全面地了解决策的具体内容,才能使决策得到争取地实施。而这一切,都必须有畅通的沟通渠道。①对个体而言,学习和掌握人际沟通的艺术是相当重要的。
①刘玉瑛,段小卫著.沟通能力的提升与自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 人体发育与生殖健康
- 人体结构的概述
- 男性性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 女性性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 激素在生长发育和调节生殖系统功能方面的作用
- 我从哪里来?
- 排卵周期
- 生男孩女孩是怎样决定的?
- 为什么会有双胞胎?
- 胎儿畸形
- 什么是剖宫产(剖腹产)?
- 怀孕早期的症状和体征
- 基本避孕方法
- 人工终止妊娠(人流)
- 计划生育
- 不孕症
- 青春期发育与卫生保健
- 青春期性器官的发育
- 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变化
- 喜欢你自己
- 女性性器官的卫生保健
- 男性外生殖器卫生
- 什么是性侵犯?
- 儿童性虐待问题发生情况
- 性侵犯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与发展
- 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
- 我国性侵犯相关法律和规定
- 艾滋病的流行及其影响
-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 如何预防艾滋病
- 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
- 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 关系
- 沟通、抉择和技能
- 性别
- 性行为
- 性行为的定义
- 性行为的分类
- 性、爱、婚的关系
- 安全性行为与ABC模式
- 非典型性行为概述
- 非典型性行为的特点
- 非典型性行为的分类与诊断
- 非典型性行为防治
- 同性恋与艾滋病防治
- 性行为的功能与性反应周期
- 中学生恋爱的普遍性
- 恋爱与性行为之间的关系
- 中学生学生性行为的特点
- 中学生性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 中学生性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 中学生性行为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 禁欲的意义及其健康影响
- 中学生性行为的自我调控
- 性幻想的内容与意义
- 性幻想与手淫
- 性梦(春梦)与遗精
- 手淫有害论的历史
- 手淫定义与发生率
- 现代医学的手淫观
- 对待手淫要任其自然
- 拒绝不良的手淫方式
- 自我奖酬法减少手淫
- 手淫有害吗?
- 过度手淫能引起阳痿与早泄以及生殖器发育障碍吗?
- 性暴力概述
- 性暴力分类
- 性暴力的防范
- 性交易
- 约会强奸
- 迷奸药及预防迷奸
- 倡导负责的性行为
- 青少年性权利意识
- 男性应担负起责任
- 毒品的概述与分类
- 目前我国社会流行的毒品种类
- 毒品的危害
- 毒品的防治策略
- 吸毒的咨询
- 中国青少年性行为现状及性教育发展的系统评价
- 国外青少年性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版)
- 我国和性相关的法律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