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五、心外膜下肌层的局部心肌血流的特殊性

在尸检中,即使是穿壁性心肌梗死,其心外膜侧最外层的心肌的坏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为了探明其中的机制,将犬的左前降支冠脉(LAD)结扎,把微粒体(微球,microsphere)注入冠状动脉内。然后,把注入微粒体前、后LAD区域的心室游离壁摘除下来,进行冰冻切片。在心外膜正下方的(或周边的)心肌层,即使是穿壁性心肌梗死,也并没有发生坏死的机制,与上述刚介绍过的内容相似,那时由于在冠状动脉闭塞中,其Qm也并没有发生太明显的降低有关,这些已在前面详细的阐述过了。目前在日本用非放射性彩色微粒体(微球法)做起来相当容易 ......

——《冠状动脉疾病与侧支循环》
书名:《冠状动脉疾病与侧支循环》
栏目:冠状动脉疾病与侧支循环 > 上篇 基础知识与诊断技术 > 第五章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与冠状侧支循环的常用诊断技术 > 第四节 非放射性彩色微粒体法对冠脉侧支循环定量性评价
作者:孔宪明 高海青 陈玉国
参编:孔宪明,高海青,陈玉国,杨君莉,朱贵月
页码:119-12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