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五、不同血液成分的污染特点

污染全血和红细胞并导致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细菌一般是革兰阴性嗜冷菌,或能代谢抗凝保护剂中枸橼酸的枸橼酸菌属。如临床上受到细菌污染的血液出现肉眼可见的溶血或凝血块,很可能就是细菌代谢枸橼酸的结果。采血过程中尽管使用一次性的采血器具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但污染仍有发生。资料表明4℃保存24小时的库血污染率为2.2%,污染细菌大部分是葡萄球菌,但输血反应发生率却相对较低,这是因为这部分细菌在4℃条件下不能长期存活,可以被血液的防御系统清除。美国Ba Con2001年的研究报告显示输注红细胞出现细菌污染的发生率 ......

——《基础输血学》
书名:《基础输血学》
栏目:基础输血学 > 第十六章 输血相关疾病 > 第八节 血液的细菌污染
作者:魏亚明 吕 毅
参编:刘景汉,兰炯采
页码:434-43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