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6﹒脾脏影像学检查和应用

脾脏疾病在儿科并不少见,其影像学检查包括胃肠道造影、脾门血管造影、超声、CT和磁共振,用来发现脾脏发育畸形(多脾、无脾、异位脾)。感染(脓肿、结核、寄生虫、卡氏肺囊虫)。正常的脾脏密度均匀一致,看不到其内血管,CT值约为40~60HU,至少低于肝脏CT值6~8HU。增强扫描,CT动脉期(约20~30秒)脾脏呈不均匀强化见蚓状或片状低密度区,约于50~70秒相当于门静脉期逐渐变均匀,此与血流不同期通过脾髓有关。(5)MRI:T1相上脾脏信号低于肝脏、胰腺,T2相上脾脏信号明显增高。 ......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
书名:《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
栏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 > 第6章 诊断方法 > 第5节 小儿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和应用 > 二、腹部(胃肠、肝胆、胰、脾)
作者:胡亚美 江载芳
参编:陆华,申昆玲,左启华,江载芳,李同
页码:186-187
版本:7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