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小儿外科会议上制定的国际分类法,以直肠末端与肛提肌,特别是耻骨直肠肌的关系为基础,将肛管直肠畸形分为高位、中间位和低位三型,此分类方法为许多小儿外科医师采用。但也有人认为上述分类法并不实用,因为中间位的畸形通常按高位来处理,故其倾向于仅把肛管直肠畸形分为高位和低位(表7‐。D ﹒高位直肠盲端和正常肛管:肛门外观正常,也有肛管,惟与直肠之间有不同距离之间隔。患有直肠肛管畸形的婴儿同时尚有其他先天性畸形者约占30%~50%。此等畸形最多见者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他肠道畸形、泌尿生殖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