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起源于希氏束区域、左心室流出道及左前游离壁或右心室流入道及心尖区等其他部位。多起源于左心室中后间隔部(即左后分支的蒲氏纤维网处),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图型,少数电轴右偏者则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或主动脉瓣窦下方的左心室流出道部位(左前分支分布区域),临床也曾有人称为分支性室速,目前已不用此命名。其电生理特征能被程序刺激和快速刺激所诱发和终止,维拉帕米可终止发作,故又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其发生机制目前多认为折返机制,涉及慢通道组织的折返(左后分支浦肯野纤维网与局部心肌微折返),少数可能由于c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