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第十一章 人工晶状体和黏弹剂

人工晶状体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49年英国医生Harold Ridley首次尝试将由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质制成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白内障患者眼内,第一代人工晶状体由此诞生。它的主要问题是虹膜炎、后发障和人工晶状体脱位。优点:良好的光学性和生物相容性,光学部比较薄,易折叠,折叠时控制性好,不易被YAG激光损伤,对晶状体上皮细胞迁徙有阻止作用,后发障发生率低。硬性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直径一般为5.5~6.5mm,也有7mm设计的,主要为适应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囊袋内植入或睫状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 ......

——《眼科手术操作与技巧》
书名:《眼科手术操作与技巧》
栏目:眼科手术操作与技巧 > 第三篇 白内障手术
作者:魏文斌 施玉英
参编:王兰,王涛,王乙迪,王海燕,艾力坤
页码:85-8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