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一、细菌L型的形成

1 ﹒抗生素的干扰主要由一些能在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干扰某一环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β‐内酰胺环与细胞壁肽聚糖上肽链末端D‐Ala‐D‐Ala结构相似,二者竞争性地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相结合。另外,血清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或旁路途径激活,在细菌体表面所形成的膜攻击复合体(membraneatackcomplex,MAC),噬菌体裂解细菌所释放的溶胞壁素(muraly sin)以及微生物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的变化,都可使细菌细胞壁受到破坏而形成细菌L型。 ......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书名:《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栏目: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 第一篇 基础理论 > 第一章 微生物的表面结构 > 第二节 细菌L 型
作者:张卓然 夏梦岩 倪语星
参编:王镇山,沈继龙,杨彤,杨世杰,金红
页码:1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