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治疗从20世纪90年代初应用于肝癌的治疗,至今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射频电极针的不断改进和消融范围的不断扩大。90年代早期,Mcgahan和Rossi分别采用单电极实心射频针进行经皮肝内局部消融,产生的消融灶直径为1.6cm左右,难以满足肝肿瘤消融的需要,应用有限。90年代中期,电极针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多电极射频针、冷凝电极针等,能够产生直径约3.5~5.0cm的消融灶,使得RFA在肝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由此RFA逐渐成为局部治疗的代表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