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预防、预后]第三节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引起的肝毒性报道日益增多,其原因可能是:许多慢性病毒感染可直接引起肝脏转氨酶升高。抗病毒药物经常合用,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同时存在的病理因素可影响肝功能,如HI V感染者可同时感染HCV。后天获得性营养和代谢因素也可以使慢性病毒感染者对药物的易感性增加。自去羟肌苷上市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已收到42例患者使用去羟肌苷导致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为去羟肌苷致罕见、严重的肝脏并发症,当肝脏的门静脉血流减慢时,缓慢的血流量可致胃底食管静脉剧烈扩张,曲张的食管静脉极易 ......

——《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书名:《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栏目: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 上篇 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 第四章 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作者:侯连兵 周静
参编:王成蹊,陈宜鸿,卞俊,苑振亭,马云
页码:6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