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六、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机制及抗耐药方案

硝酸酯耐药的概念早在1898年就已提出。当连续使用硝酸酯类药物48 ~ 72小时,患者对同一剂量的硝酸酯其临床效应会下降或消失,或伴有运动耐量的下降,这就是所谓的硝酸酯耐药现象,医学上称为“零点现象” 。包括假性和真性耐药。假性耐药指血管外因素引起的耐药,多发生在硝酸酯治疗早期( 24 ~ 48小时) 。真性耐药指血管自身因素所致的耐药,经过1个短的停药期( 24小时) ,耐药迅速消失。硝酸酯耐药也具有交叉耐药和特异耐药的特点。交叉耐药指不同剂型或给药途径之间发生耐药。特异耐药是指同一个体不同血管床的耐药 ......

——《心肌保护》
书名:《心肌保护》
栏目:心肌保护 > 第三篇 临床心肌保护策略 > 第十五章 抗心肌缺血及重构的药物治疗 > 第一节 硝酸酯类药物
作者:陈玉国 徐峰
参编:王甲莉,郑雯,薛丽,于丹玉,张希艳
页码:196-19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